

一、采购计划
需求预测
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商砼原材料的需求。分析不同工程项目对商砼的强度等级、数量等要求,进而推算出水泥、砂石、外加剂等原材料的大致需求量。例如,如果有一个大型建筑项目需要大量C30商砼,就可以根据C30商砼的配合比计算出水泥、砂石的需求数量。
考虑市场波动因素,如季节性需求变化、原材料供应的不稳定等。在建筑旺季来临之前,提前预估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幅度,以确保充足供应。
供应商评估与选择
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,从质量、价格、交货期、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。例如,对水泥供应商,要考察其水泥的质量稳定性、每吨水泥的价格、能否按时供货以及售后服务(如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能力)等。
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。可以选择多个供应商,形成供应商组合,以分散供应风险。例如,选择一家大型水泥供应商作为主要供应商,同时选择一到两家小型供应商作为备用,以防主要供应商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。
采购计划制定与执行
根据需求预测和供应商选择情况,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。包括采购的原材料种类、数量、采购时间、交货地点等。例如,计划在本月15日从A供应商采购100吨水泥,要求在本月20日之前运抵商砼生产基地。
建立采购计划执行的跟踪机制,确保采购任务按时、按质、按量完成。如果出现供应商延迟交货等情况,及时采取措施,如与供应商协商加快交货或者寻找替代供应商。
二、价格管理
市场价格监测
设立专门的价格监测岗位或利用价格监测软件,实时关注商砼原材料市场价格动态。对水泥、砂石、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进行每日或每周的监测。
收集不同地区、不同供应商的价格信息,建立价格信息库。通过网络平台、行业协会、市场调研等多种渠道获取价格数据,以便进行全面的价格分析。
价格谈判与决策
根据市场价格监测结果,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。在谈判中,充分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,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。例如,向供应商展示其他竞争对手的低价报价,促使其降低价格。
建立价格决策机制,综合考虑成本、市场需求、供应商关系等因素确定采购价格。对于长期合作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,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,以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价格风险管理
采用多种价格风险管理手段,如签订长期合同与短期合同相结合的方式。在原材料价格较低时,签订一定量的长期合同锁定价格;在价格波动较大时,利用短期合同灵活应对价格变化。
考虑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,对于一些价格波动频繁且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原材料(如水泥期货等),在符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,利用套期保值来降低价格风险。
三、库存管理
库存水平设定
根据生产需求、采购周期、运输时间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。例如,对于水泥这种生产常用且采购周期较长的原材料,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延迟情况。
设定库存上限和下限,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。当库存达到上限时,暂停采购;当库存接近下限时,及时启动采购计划。
库存监控与盘点
利用库存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实时监控,随时掌握原材料的库存数量、存放位置、质量状况等信息。
定期进行库存盘点,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。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盘点,每周进行一次小范围的抽样盘点,及时发现库存管理中的问题,如账实不符、货物损坏等。
库存周转率提升
优化库存结构,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品种和数量。对于一些使用频率低、占用库存空间大的原材料,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整。
加强与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沟通协调,根据生产进度及时调整库存。例如,当生产计划调整减少商砼产量时,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减少原材料采购量,以提高库存周转率。